
石惠是“心萌计划”3期学员,就职于合肥瑶海百米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。该机构专注服务0-18岁儿童青少年,2022年引入活力亲子园项目,截至2025年已运营琥珀社区、史城社区、油坊社区3个早教亲子园。
合作机构为亲子园提供教学物资与补贴支持,但长期依赖外部资源并非长久之计。一旦援助终止,亲子园将面临闭园甚至中断服务的风险,因此,实现自主发展迫在眉睫。
谈及困境,石惠无奈表示:“我们像老叼着奶嘴等奶喝的孩子,不能独立行走,没法独立‘造血’,难以维持发展,也无力提升早教老师收入。”

看到心萌计划3期招募,石惠第一时间提交申请。经过项目组的实地走访、尽职调查及线上答辩等环节,石惠成功入选心萌计划3期。
针对石惠关键问题的评估,项目组督导和石惠决定把心萌计划支持的点定在“掌握亲子园自造血方法”上。4月24-25日石惠参与了“社区服务自造血工作坊”,她对解决困境充满了期待。

社区服务自造血工作坊聚焦学员痛点,围绕“基于场地评估的定价与课包设置、基于教师选育用留的诊断、运用销售漏斗做运营规划分析”三大核心实务知识开展,助力学员诊断业务、找出自造血盲区,明确关键突破方向及1-3个月最小行动目标与计划。
系统学习中,石惠结合运营实际深度应用核心工具,反思痛点,在心萌陪跑教练支持下落地理论,多维度调整改变以解经营困境。

场地选址需建立多维评估体系:既要考量楼层通达性、采光条件等物理属性,又要深度调研周边家庭消费能力与付费意愿。对照场地评估表,她发现早期选址存在战略性盲区:服务对象以处境不利儿童为主,但前期未作调研、凭感觉定价,未建立科学的收费模型,导致收费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,收费执行困难。

| 实践应用:
重新评估三个亲子园的选址,选定油坊社区点作为本次心萌计划实践的切入点。对外宣传时,亲子园更名突出社区名,弱化机构,如以前宣传时叫“百米爱活力亲子园”,现在叫“油坊社区亲子园”;与社区合作将活动融入社区志愿服务,在争取资源支持的同时,借社区背书提升家长信任感。


通过调研家长的消费水平(最高/最低消费参考)和消费意愿(玩具/娱乐单次支出接受度)确定单课价,根据消费能力来设置主推产品,结合以往周课次数、招生情况和学期收费标准,推出普惠性价格方案:将原学期付费1280元调整为限时266元/月(恢复后288元/月)和966元/期,灵活设置减轻家长付费压力,促进体验家长转化付费。

| 实践应用:
明确招生负责人职责,采用“共建模式”培训团队。组织全员学习心萌计划3期核心知识,通过作业制将理论转化为实操;鼓励全员参与招生,自主评估所在亲子园、梳理招生目标,以实际行动推动业务发展。

通过销售漏斗,亲子园可将年度销售额目标拆解至周,据此规划招生行动与宣传方式,并复盘优化各环节。同时她意识到需以销售“三性”(重要性、唯一性、迫切性)驱动家长沟通,但此前缺乏系统的销售方案,难以向家长有效传递服务价值,错失转化机会。

| 实践应用:
依据容纳量、课单价和运营时间估算年销售额,用销售漏斗倒推月、周目标并设计外宣活动,招生方式从单一户外活动拓展至社群、派单、网格长、视频号、小红书等多元渠道。

同时,延长开放时间至下午以增到访量,优化体验课服务“三性”:体验课前提醒强化预期,课后即时反馈亮点与提升点,对有意向的家长于下节课的前一天确认付费意愿,通过突出服务价值、制造紧迫感促进付费转化。

经过实践落地,石惠带领团队经营的油坊点、琥珀点、史城点三个亲子园,在短短30天内实现自造血大闯关:油坊点付费学员从6组增长至27组,琥珀点从2组增长至20组,史城点从5组增长至12组;所有付费学员第二个月的续费率100%,成效显著。
突破性增长背后,是产品端、运营端、团队端的协同革新。复盘关键动作,他们究竟做对了什么?答案藏在这三个核心策略中:
● 产品端:打出“普惠定价+月/期付款灵活周期”组合拳,覆盖多元家庭,突破价格阻力;
石惠感慨:“特别感谢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,让我们的亲子园由0走到了3。我们希望能继续巩固现有成果,也期待一线负责招生、教学、运营的园长们能获得更多学习机会,为亲子园实现自造血发展打造样板。”

在这场实践中,自造血并非“单纯收费”,而是通过“场地评估-定价设计-团队选育-销售闭环”的系统化运营,让服务价值获得市场认可。公益组织需打破固有思维,善用销售漏斗等商业方法论提升服务可持续性,同时以低价课包等形式坚守普惠初心。
这种突破的本质,是从“被动等待”到“主动设计”的思维转变,把服务初心与运营工具结合,才能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,在市场中找到自我供血的生存路径,为社区服务的持续开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,让更多家庭持续受惠于专业服务。

心萌计划项目介绍
心萌3期伙伴已完成实践计划,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推出伙伴故事。如果您也是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实践者,并遇到了困难期待突破。心萌计划第4期招募已开启,欢迎点击了解详情。